史上最博学之人|下
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。我的兴趣爱好就是路易斯。他学识渊博,我顺着他的写作,他读的书,看到了一个更加广大,美好的世界。他让我更亲近神,更加爱神。人生需要好多向导,路易斯这样的人,可以做我们终身的向导。
谁是史上最博学之人?西方一位路易斯学者用30多篇文章来尝试证明C. S. 路易斯就是这样一个人。上篇从个人藏书,读书数量之多,范围之广来说明。本篇继续上一篇的阐述,从对书籍的解读程度,回述度,以及路易斯给世界带来的贡献来讨论。
我喜欢买书,喜欢收集书单。每次下单买书或者收到书的那一刻,我肯定自己大脑的某一个部分瞬间分泌出许多多巴胺来,因为那一刻我实在是开心的很。可是,如果看完书两三天后,如果你问我,有什么心得的话,除非我写了读书笔记,否则我只能茫然地看着你,因为——我全部都忘了。这,或许就是业余读者与专家级读者的一个区别吧。
理解率与回述率
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(National Endowment for Arts)近年来进行的研究表明,典型的”书虫”(每年阅读 100 本图书),其理解率约为 60%,而回述率仅为 30%。典型的“一般”读者(每年阅读 12 至 13 本),其理解率约为 40%,回述率却低得惊人,仅为 15%。
研究还提到一个很让人忧伤的数据,43% 的美国人在高中毕业后,再也没有读过一本 "优秀文学作品"。我想,全球情况大概都是如此。
理解力和回述力是博学的关键。
语言能力
路易斯掌握了九种古代语言,四种现代语言,几乎能直接读所有的西方古典作品的原文。古代语言包括:古希腊语, 拉丁语,古北欧文,古冰岛语,古威尔士语,古英语,中古英语,中古法语,中古德语;现代语言包括:英语,法语,德语,意大利语。
要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已经很难了, 更不要说,译者要吃透原文意思,以另一种语言再现原作者的本意,这种带着镣铐跳舞难度有多大。原作者有多少意思是lost in translation呢?在这一点上,能够直接读原文的优势太大了。
解读古典著作的能力
能够阅读原文,不代表能够理解文章。 试想,我们有多少次读篇文章,里面每个字都认识,但通篇读下来, 却搞不懂作者在说什么,或者根本就理解错了。一个好读者,需要具备“解码”能力。
路易斯早慧,善于解读古代典籍,是公认的神童。他不仅能读懂意思,还能将所读内容融入古代和中世纪社会的历史、政治、宗教和文化背景中,得到更深的看见。他了解古人的写作风格、方言和古怪的语义。
这点让他的私塾导师威廉·柯克帕特里克(William T. Kirkpatrick)大为惊叹。柯克帕特里克给路易斯的父亲阿尔伯特写了好几封信,信中大赞当时只有16 岁的路易斯:
他几乎没有意识到——在他这个年龄怎么可能意识到——大自然对他的恩赐是多么慷慨。
他文学判断的成熟和独创性是如此不同寻常,令人惊讶。
他读过的经典作品比我教过的任何一个孩子都多……或者可以说,比我听说过的任何一个成人都多……除非是艾迪生、朗多或者麦考利。
他是我见过的把希腊戏剧翻译得最好的人。
回述率
路易斯记忆里超凡。 他曾经说过,他的“咒诅”是他从来不会忘记任何读过的东西。 在牛津经常有学生和同事来考验他的记忆力。至少从流传下来的文字,口述记录里,路易斯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。
肯尼斯·泰南(Kenneth Tynan)是路易斯的学生,他后来成了一名作家,戏剧评论家。当年他和路易斯的学生,同事会经常这样来考路易斯:
路易斯在牛津的办公室有大概3000本书。肯尼斯会从这3000本书里随意抽取一本书,翻到任何一页,然后随便拣取一行开始读。路易斯整个过程中都是背对着他,看不到他的举动,当然也不会知道他到哪个书架,拿了哪一本书。
肯尼斯读了一两句之后,路易斯会抬起手来说:“停!”接着他马上说出书名,作者,然后开始讲出这句话的大致意思,它属于哪个话题。然后路易斯会接着肯尼斯中断的部分继续背诵完整段文字,这还不算, 他还继续背上好几页,一字不拉。
路易斯的书架上不只只是英文书,还有他熟悉的好多种古代现代语言。换句话说, 即使是用古代语言写出来的书,他依然能够全部记住。
理查德·塞利格(Richard Selig)是路易斯的另外一个学生。 路易斯向他抱怨自己因为记得所有读过的东西,所以在写诗的时候,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跳出来。理查德不相信,难道路易斯连最枯燥的内容都记得住吗?他从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找出一本1421年的诗人John Lydgate 用中世纪英语写的4716行长诗《底比斯之围》(Siege of Thebes) 。这首长诗是牛津学生公认的整个图书馆最枯燥无聊的书。理查德读了一两行之后就读不下去了,因为这是用中古英语写的。
“停!”路易斯说道。他眼睛看向天花板,开始用原文复述这首长诗。他背了大概十行后停了下来,看着理查德,理查德无言以对。
约翰·沃尔什(John Walsh)是剑桥抹大拉学学院的历史学家。有一次在读加尔文的著作时,约翰发现有一段文字特别震撼,他遇到路易斯时随口提到了这一段。路易斯接着说,“啊,你记得加尔文下面是怎么说的吗?”接着,路易斯顺着约翰引用的文字,说出了接下去的四行内容。
记忆术
路易斯记忆力惊人,部分是天赋,部分是技巧,普通人也可以借鉴一下。 比如,他对发音非常敏感,他喜欢自己朗读,也喜欢听别人读。在读书的时候,我们运用视觉,触觉(翻动书页),听觉,可以更多地强化记忆。
他在读书时高度集中。记忆的关键是注意力。 路易斯的同事海伦·加德纳(Helen Gardner)曾经和他一起在图书馆查资料。她说,
‘不好读’这个词对路易斯来说毫无意义。 在汉弗莱公爵图书馆我坐在他的对面。他面前摊开一本巨大的古书,聚精会神地阅读。这时,我感觉他就好像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铜墙铁壁,隔断了所有的干扰。
路易斯喜欢重读。他家里的书都是他的私藏经典(private cannon),有的书他读过多次。路易斯自己曾经说过,要看一个人是否喜欢读书,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,而是看了有多少书反复读过。路易斯传记作家阿里斯特·麦格拉思(Alister McGrath)说:
路易斯能够记住这么多内容,是因为他完全吸收了它们。他的日记,还有和友人、读者的书信中,处处可以看到他的读书心得。他很善于把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,这是因为他先对自己解释了一遍。再有一点,路易斯能有这样的深度,是因为他避免了其他类型的阅读,比如,读新闻。
路易斯除了读原文著作之外,也善用注释书,作为一个广泛阅读的学者,路易斯依然参考许多注解,从而对作者有更全面的理解。这种谦虚的治学精神,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。
贡献
博学之人不仅仅读很多书,很多好书,也是一个有深邃广博智慧的人。好作者很多,例如托尔金、奥斯丁等等。路易斯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他或许故事没有他们写的好,但是他里面的思想之广度无人能及。
我最喜欢读路易斯的原因正是这一点。即使是一小段文字,也许是日记,也许是散文,往往一两句话他就能够打开一扇窗子,让人诧异惊喜。借着那一扇窗,我又看到了一个新世界, 或者说,世界的新的一面。
作为文学大家,他喜欢show, not tell, 因此他的写作少有说教的味道,只是指出一个方向,话说八分,剩下的要读者自己去揣摩。读他的文字,就像做属灵健身操。辛苦,但愉悦,因为自己有付出。其他许多类似的书籍,作者像保姆,面面俱到,煞费苦心地做好大餐,摆好宴席,读者只要动嘴就行。但是,吃光抹净,起身就忘。
Jim Motter 将路易斯的思想大致分成了几大类:基督教信仰、神学、世界观、哲学谬误、信仰的确据、信仰的障碍、文学等等。称他为一个智慧百科全书,一点都不夸张。
基督教信仰
创造,自然与超自然,时间与永恒,神的属性,耶稣的属性,人的属性,神圣之美善,神圣的无所不在,与定论,信心,爱,盼望,四枢德,人性论,七宗罪,人的败坏,自由意志,道德与伦理,奇迹,祈求式祷告,试探,人之邪恶,和好,赦免。
神学
人的堕落,道成肉身,复活,三一真神,咒诅,赎罪,救赎,改变,天堂,地狱,末日论等
世界观
无神论,泛神论,二元论,自然主义,科学唯物主义,神秘主义等
哲学谬误
不可知论,主观主义,道德相对主义,科学至上主义,历史唯物主义,理性主义,年代偏见,道德庸俗主义,愤世嫉俗,存在主义, 进步观等
信仰的确据
道德论证,欲望论证,理性论证,“三难问题”,“高下转换”等
信仰的障碍
反对地狱,祷告的问题,对旧观念的怀疑,痛苦与恶,奇迹,平行神话,达尔文主义,愿望实现的借口等
文学
文学批评(概念),文学批评(许多具体评论),文学史,叙事,如何阅读一本书,语言学,神话,仙境故事,中世纪宇宙观,语言演变,想象力与理性等等
对世界的影响
路易斯的私人秘书沃尔特·胡珀(Walter Hooper)说:
我在整理路易斯1922-1927的日记时,发现路易斯写作的一个特点。我整理的越是多,就发现这点越发明显。
不管是作为无神论者还是基督徒而言, 路易斯都十分出色。 信主之前,他就很能写,这段时间也是他最有野心的时候。但是除了两本早年诗集之外,他没有其他的作品。我认为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:他没东西可写。
当路易斯开始关心神而不再关心自己的写作时,神就开始给他许多的东西来写。
路易斯的写作影响了无数人。提摩太·凯勒牧师就是一个。 凯勒最开始是从妻子那里听说路易斯的。 一旦开始读他的书,凯勒就深深地爱上了他。凯勒曾经开玩笑说, 如果他哪场讲道经常引用路易斯的话, 那就说明这篇讲章写的很急促,没有很多时间准备。 他太熟悉路易斯, 所以能够张口就来。
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犹太裔大卫·布鲁克斯(David Brooks)有一次在公开场合说,他打算认真对待基督教信仰,一探究竟。没过多久,他就从世界各地的读者那里收到了四十多本《返璞归真》。
英国作家约瑟夫·皮尔斯(Joseph Pearce)写了《路易斯与天主教》(Lewis and the Catholic Church)一书,在附录里专门列出了一个长长的清单,这些人都是因为路易斯的写作而接受了基督教。最有名的是二战时期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大队长伦纳德·切斯特(Leonard Cheshire),他获得许多荣誉,包括维多利亚十字勋章。在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时,他是英国官方派出的观察员。原子弹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惨重伤害,再加上伦纳德自己过去六年的战场经历,让他对现代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。而路易斯在BBC的《返璞归真》讲话及书籍则大力地将他引向基督教。
惠顿学院教授杰瑞·鲁特(Jerry Root)是一名路易斯学者。他说,“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。我的兴趣爱好就是路易斯。他学识渊博,我顺着他的写作,他读的书,看到了一个更加广大,美好的世界。他让我更亲近神,更加爱神。人生需要好多向导,路易斯这样的人,可以做我们终身的向导。”
这,也是我想说的。